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“在基层实践中增长才干,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价值”的重要指示,拉斯维加斯娱乐城-拉斯维加斯线上赌场 “兵团粮盾,农研兴穗”实践团队始终坚守“以农技助力边疆振兴”的初心,带领青年学子扎根基层一线,在田野实践中积累经验、在服务群众中锤炼品格,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“知行合一、实干兴邦”的使命担当。
一、探访崔氏农场,见证现代养殖业的发展活力 7月13日上午,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崔氏农场内生机盎然,一场关于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实地探访在此展开。作为当地农业产业化的标杆企业,崔氏农场以"种养结合"的全产业链模式,展现出伊犁现代农业的强劲动能。作为当地颇具规模的农业企业,崔氏农场旗下拥有山海牧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,形成了集养殖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。 在参观过程中,带队的李孟孟老师与农场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,围绕养殖技术创新、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建议,队员们认真聆听学习,对现代农场的运营模式有了初步认识。 崔氏农场的驴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——这里是新疆目前驴存栏量最多的驴场,存栏量达两千多头。更令人关注的是,农场特意聘请了来自山东聊城、曾任职于东阿阿胶公司的资深驴业工作者担任厂长,为养殖工作注入了专业力量。 对比山东的养殖条件,崔氏农场依托伊犁优越的自然环境,展现出独特优势:农场拥有一万亩土地,专门用于种植小麦和牧草,不仅实现了饲料自给自足,小麦还能带来额外收益,形成了“种植-养殖”的良性循环。在技术层面,农场掌握了人工授精等先进技术,配备了基础实验室及相关设备,为科学养殖提供了保障。从2019年的四五百头到如今的两千头,崔氏驴场的快速扩繁,既得益于团队的专业运营,也恰逢驴业发展的上升期,让我们看到了农业产业与市场机遇结合的无限可能。
二、漫步伊犁老城,感受喀赞其的民俗魅力 午后的伊犁老城喀赞其民俗巴扎,色彩斑斓的民居与喧闹的市井气息交织,一幅鲜活的民俗画卷徐徐展开。首站来到石榴花展览馆,在这里,通过实物陈列与图文展示,新疆各民族交融共生的历史脉络清晰呈现,成为了解地域文化的生动课堂。队员们系统学习了新疆各民族的民俗文化与历史变迁,一幅幅图片、一件件实物,生动展现了各民族交融共生的美好画卷。 随后,当地维吾尔族小朋友吐尔逊·麦麦提热情地邀请队员们参观了他的家。雕花廊柱、彩绘门窗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,与现代化的家居设施相映成趣,不仅展现了维吾尔族民居的独特魅力,更直观展现了当代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生活图景。 途中,经营民宿的维吾尔族小哥主动担任向导,带队员们走访了巴扎的角落,用朴实的语言介绍了当地的生活习俗与商业业态。在民宿经营者的引导下,巴扎深处的文化密码被一一解锁。在手工艺品摊位前,本地居民热情地展示了各种极具地域特色的商品,其中薰衣草香薰、护手霜等薰衣草制品散发着伊犁特有的芬芳,尽显伊犁的自然馈赠,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当地手艺人的匠心与智慧;民俗商铺里,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也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。从维吾尔族小哥的细致讲解到本地商户的热情展示,每一个细节都传递着多民族聚居区的包容与活力。 一天的实践,让队员们读懂了发展的多元路径:崔氏农场的成长,是技术、土地与机遇的共鸣;喀赞其的风情,是文化、生活与共融的交响。这启示我们,无论是扎根产业还是拥抱文化,唯有脚踏实地、开放包容,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汲取力量。作为青年,当以所见所感为镜,既传承奋斗底色,也常怀共情之心,在广阔天地间书写时代答案。
(审核 吴洪宇)